执笔人:吴建均
陕南汉中位于秦岭巴山之间,山水相依,四季分明,因气候物产而盛名,自古就有“西北小江南”的美誉。农业主产大米、油菜等,猪、牛、茶、药、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占比过半,农业产值超过200亿元。拥有汉中仙毫、洋县黑米、镇巴腊肉、略阳乌鸡等11件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,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。 南通的都市生态型农业与汉中的优势特色型农业有着很强的互补性,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协作空间。以农业产业协作为抓手,深化两地务实合作,是确保对口支援扶贫协作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突破口,也是充分展现南通在脱贫攻坚战中应有的责任担当,现提出如下建议: 一、建立两地农业协作机制。按照两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的框架协议》要求,市农业部门要积极与汉中对接交流,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、市场需求、产业发展现状等,制定好两地农业产业协作方案,建立定期会商机制,共同研究推动农业协作的重点课题。建议统筹大南通的农业资源,组织好各市县(区)有序开展对接,提高农业产业扶贫协作的精准性。 二、开展技能培训与人才交流。汉中在镇村干部队伍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、新型职业农民、农业技术人才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的短板较大,需求尤迫。南通在农业教育、人才、产业、基地等方面优势明显,可以为汉中相关涉农产业人员开展短期培训,增强他们带动产业发展、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。在专业技术支持方面,南通可以组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农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团队,到汉中通过专题讲座、巡回指导、挂职工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,帮助提升农业科技水平。 三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农业开发。汉中是汉江的发源地,属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,温度湿度适宜,生态环境宜人,保证了其农副产品的品质优势。如镇巴的高山云雾富硒茶叶,产自1000至1200米的高山坡地,靠云雾滋养,品质极佳。黑毛猪、白山羊等畜产品,因广泛采用林间、草地、山坡放养等生态养殖方式,生长周期长,肉质佳。所谓“秦巴无闲草”,秦巴山区是天然中药库,镇巴县的天麻、大黄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论证,即将获批。但受制于交通瓶颈、区位劣势等不利因素,这些特色优质的农产品商品化的比例、市场知晓率都亟待提高。建议南通出台鼓励激励政策,动员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汉中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,推动当地农产品基地规模提升、品牌提升、效益提升,把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以产业扶贫为根本,带动贫困群众增加收入,早日脱贫。目前,如皋、海门等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开始与汉中的农业企业、生产基地等进行对接合作。 四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。通过销售,把产品变为商品,是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关键。在扩大汉中农产品影响力,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,南通亦可有所作为。一是发挥好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主体作用。通农物流是市“菜篮子”工程重点项目,全国百强批发市场,其发展定位即是服务长三角、连接全中国。建议出台鼓励政策,在税费、物流、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给予倾斜,引导汉中农业龙头企业、生产基地等入驻中心,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扩大销量。二是鼓励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在上海、南京等地开设的农产品直销网点上增设汉中农产品窗口,帮助提升知名度。三是支持汉中参与我市每年举办的农业博览会,在组织南通参展的过程中,增加汉中元素,促进汉中农产品影响力的提升。四是支持两地电商合作,提升汉中电子商务水平,依托“互联网+”,带动更多的汉中农产品走出去,促进更多的农民增收脱贫。五是组织开展两地互办农产品展销活动,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市民参与其中,增加通汉协作的影响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