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返回首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首页 公告公示 会内要闻 基层动态 专题活动 建言献策 会员园地 会员风采 书画院
最新消息:
南通市民主党派2023年度.. [09-27]
南通市民主党派2024年度.. [02-23]
南通市民主党派2023年度.. [02-03]
2021年度南通市民主党派.. [08-25]
民建南通市委关于开展“‘矢.. [07-12]
南通市民主党派 2020年.. [10-28]
专题活动
不忘初心 携手前进
学习十八大专题
首页 建言献策 详情
关于推动沪苏“1+3”协同发展的建议
省政协提案(执笔人:蒋超、李晓伟)
发表时间:2019-12-30

调研情况:

我省苏州、无锡、南通与上海一衣带水,地缘相近、人缘相亲,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发展相互融合,有条件也有能力承接上海超大城市功能疏解和溢出。

问题分析:

当前,苏锡通三城应找准在上海大都市圈中的发展定位,主动承接上海超大城市功能疏解,主动对接服务上海,努力形成“1+3”沪苏协同发展格局,努力增强自身功能、形成比较优势,打造江苏东部高质量发展核心区。

具体建议:

1.强化交通互联,提升转移承接能力。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加强对接:一是铁路和过江通道。推进现有沪通铁路南沿江高铁、北沿江高铁建设,加快推动苏通二通道和三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,争取在上海相关规划中预留进上海接口点;与此同时,要注重市域铁路与上海的对接,上海目前正在规划建设 1000 公里的市域铁路,苏锡通应趁势而为,通过建设市域铁路衔接沪苏两地城市轨道交通。二是港口。可以通过相互参股、持股等方式融入上海港区航运体系,借助上海港资金、管理方面优势,推动苏锡通集装箱码头、散货中转码头等共建共享。三是机场。加快推进上海第三机场落户南通,借助沿江高铁、沿海高铁以及过江通道的便利条件,实现与上海机场的高效互联。

2.推动产业对接,提升协同联动能力。一方面,要牢牢抓住项目这个“ 牛鼻子” 。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、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壮大,最终的落脚点在项目。苏锡通应聚焦重点产业方向,创新项目招商机制,创造条件承接上海先进制造业以及高端制造环节转移;要加快自身产业的优化升级,推动产业与新技术的嫁接,更好适应与上海产业协同发展的要求;在引进大项目的同时,也要对轻资产投资模式有所关注,利用上海信息咨询、文化创意、专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资源,优化产业发展方式。 另一方面,要创新沪苏合作模式。苏锡通可以划出特定区域作为上海的“飞地”,交由上海运营管理,并与上海协商税收分成比例,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。同时,在“沪+苏/锡/通”合作园区建设方面,采取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的模式,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参与园区建设和运营。

3.集聚创新要素,提升孵化转化能力。一是增强创新供给能力。完善商业、文化、教育、医疗等功能布局,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项政策创新资源供给,促进创新要素在特定区域集聚、反应,进而爆发强大创新力,吸引集聚上海创新要素流入。 二是创新人才合作模式。突出创新型企业吸纳高端人才主阵地作用,发挥政策、资金、土地、能源等要素调节作用,支持企业及其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。可以秉持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人才引进理念,以项目制的形式,吸引上海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来苏锡通工作,并在收入、住房、子女就学、风险补偿等方面提供更好的优惠条件。三是深化与上海协同创新。可以运用“反向创新”模式,鼓励上游研发环节布局上海,同时将产业化环节落地苏锡通,实现区外孵化,本土落地,这对于上海而言,也提高了研发的集聚度,有利于实现沪苏两地的合作共赢。


上一条: 关于在我省全面建立和推进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议 (2019/12/30)
下一条: 关于发展特色民宿、促进我省乡村振兴的建议 (2019/12/30)
[打印页面]  [关闭窗口]
Copyright © 民建南通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
地址:南通市工农南路88号海联大厦7楼(226018) 电话:0513-51015920 邮箱:mjntsw@163.com
苏ICP备12075153号 总访问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