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4日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“绝学”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立项名单。民建南通市委通大支部会员、南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学城教授牵头申报的课题 “中国传统语文辞书所录‘古文’研究及数据库建设”获批立项。 这是南通大学教授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冷门“绝学”专项课题立项。张学城将携手清华大学、安徽大学、河北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古文字专家,共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殷切嘱托:“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‘绝学’、冷门学科。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,要重视这些学科,确保有人做、有传承。”为此,2018年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次设立冷门“绝学”研究专项,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“绝学”、冷门学科。 张学城此次获准立项的课题“中国传统语文辞书所录‘古文’研究及数据库建设”,研究对象是“古文”,是从战国时期辗转抄写流传下来的古文字,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,中华文化基因,也是学界公认的“最奇特怪异、最难认的古文字”,称作“天书”毫不夸张。因为古文字研究相对枯燥,学术壁垒较高,难以与大众亲近,后继乏人。 1976年出生的张学城,甘坐冷板凳,爱冷门,继绝学,对破解“天书”有着浓厚的兴趣,在古文字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。张学城介绍,他从初中起就对古文字开始感兴趣,大一开始研究《说文》,2006年,考取安徽大学“全年无休”的徐在国教授的博士研究生,从此每天浸淫于古文字研究。现在回想起来,张学城自认为“做了点有意义的纯粹学术”,很有收获,也很值得怀念。 2018年,张学城的《〈说文〉古文研究》出版,首次全面地对《说文》古文研究史进行了梳理,逐字对《说文》480个篆体古文进行了全面释证,证明了古文来源,阐明了古文的形体演变轨迹,被认为是目前“《说文》古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。”该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入选2018年度语言学好书榜。 冷门不冷,薪火相传。此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冷门“绝学”专项课题立项,不仅为张学城古文字“绝学”研究拓展了新空间,也提振和鼓舞了他古文字研究的信心。他相信,冷门不冷,“绝学”不绝。 |